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 教育学院:百年底蕴筑基一流学科领航本科教育谱新章
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凝心聚力铸魂育人,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。教育学、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、融合教育等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由点状思维迈向整体结构,建立起★■“理论教学-实习见习-社会实践”等人才培养模式■■■。
下一步,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★★■■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不断开创教育学一流学科、一流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,为推进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教院智慧与力量!
依托百年学科发展深厚的历史底蕴,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秉持一体两翼发展思路,聚焦三大战略,着力打造四个平台,围绕五大领域,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■◆■■、多部门协同共建、科教融合育人的学科建设机制。
综合运用专业主干课评估★■★◆、教学创新奖评选等手段■◆◆,建设线上、线下★★◆■★、混合、实践■■■◆、教师教育等领域的 ◆■■■◆◆“金课★◆” 和国家级★★◆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。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■◆◆■◆★、省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;3本教材入选“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”◆◆★■。
学院设有三系五所,现有教育学、学前教育◆■、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四个本科专业,在读本科生近800人◆■■★■■,另有硕博研究生1100余人◆◆■■,留学生47人★◆■,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★★◆◆。
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悠久,学源绵延,前身可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2年设立的教育哲学系及华中大学于1924年成立的教育学系■★★★。学院秉承“传道授业、明志笃行”的院训,发扬“立德求真■■、和合创新”的学院精神■★■,构建了齐全均衡的学科体系◆★★■◆■,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、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◆■■,研究生人才培养涵盖了教育学所有二级学科。
2023年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■◆◆★★■、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★■★■。近三年立项省级◆■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3项★★■■,1人获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正高组一等奖。
学院党委认真履行“把方向、管大局◆◆、做决策、抓班子■★◆■★◆、带队伍、保落实★◆◆★■”职责,坚持◆◆★★■“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★■■■★” 工作理念,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◆■■★★★。
@CCNUers 必读!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基础知识十问十答!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专栏
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,学院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方案◆■★、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、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◆◆,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。将培育“科创育苗工程■◆★”作为推动师生参与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■★◆◆◆★”等学科竞赛的抓手,推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突破。近年来,学院学生获国家级★★■、省级以上奖励180余人次,1人获■★“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★■■◆”,10余名学生在全国“田家炳杯★◆■★◆”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。
教育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,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“A+”优异成绩。教育学■■◆、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融合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,特殊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获批2024年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。
近年来★■★■◆,学院以党建为引领、以育人为核心◆★■、以改革为动力、以学科为牵引,不断守正创新,踔厉奋发,在本科人才培养★◆◆◆、学科专业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高质量建设主体教育改革实验区、深度教学实验区、学习中心教学实验区◆★★◆★、制度德育实验区★■★■◆、“生活·实践◆■■■★” 教育实验区■■★■■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◆◆★■,辐射20多个省份■★■■★,引领1000多所学校实践变革。
主动对接■◆■■◆“优师计划” “强师计划” “国优计划” ◆★“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”等国家重大战略◆★■◆,探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新机制★■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■■◆◆★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◆◆■■◆■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◆★◆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原标题:《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 教育学院◆★◆◆★★:百年底蕴筑基★★◆,一流学科领航,本科教育谱新章》
2022年,教育学院党委入选■★◆★■■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◆■★。学院获评全国样板支部1个、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★★★■◆,省级“研究生样板党支部■◆★”1个,校级“双带头人■◆★◆”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■◆■■,校级“先进党支部◆◆■■★”8个。师生党员中涌现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、全国最美教师、■★“湖北省最美社科人”“湖北省师德标兵”等先进典型★■■■■◆。
近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10余人相继入选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★■★◆◆、万人计划国家名师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。3人获评◆★◆★■★“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”,1人获评湖北省★★★■■“十佳师德标兵”★★★◆,1人获评湖北省“最美社科人”★★■◆★,1人获评2024年“荆楚好老师◆★★★■”,1人获评★◆★◆★■“湖北青年教学能手”等。
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,现有教职工98人,专职教师77人★★■,其中教授30人,副教授29人■◆,100%拥有博士学位★■◆◆◆■,国家级人才入选者4人■◆■◆,省级人才入选者6人◆★■★,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。主办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和《教育与经济》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。
建设好 ◆★★“立德树人”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,以团队授课的方式,打造和推动 ◆■“习教育重要论述研究” 进学术、进学科、进课堂、进社团、进讲座◆◆★◆、进培训★■★■★◆,实现全校师范专业全覆盖◆◆★◆■。
全方位支援帮扶新疆喀什大学■◆◆■◆■、青海师范大学◆★★■、汉江师范学院、遵义师范学院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,有效落实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。
创新思政教育形式◆★,构建“第一课堂★◆■◆◆■”主渠道★◆■■◆、特色课堂为支撑的★◆■★★“1+N”思政课程体系◆■。传承优秀学科文化,开展“大先生★■■◆■★”系列活动★★,推出《王亚南》《南陈北张》等原创话剧,弘扬教育家精神。持续打造“华教学堂”线上助学品牌■★★,获批教育部“数字支教创新试验项目”,入选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。荣获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、湖北省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优秀团队。学生事迹■◆◆◆■、育人成效等被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0余次■◆★★。
为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★★,充分展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,实现“以评促建■■★★◆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、以评促强”■★◆,学校特推出“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”系列报道,全面展示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,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